作者:托普云農 本文關鍵詞: 日期:2023-8-1 9:04:40 人氣:15
“藏糧于地,藏糧于技”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,出路在科技。7月27至28日,全國耕地質量信息化工作推進會在南潯召開。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謝建華,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總農藝師馬常寶,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朱勇軍,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國榮,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云威,副區長衛良,各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機構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。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托普云農”)作為企業代表應邀參會,并作《信息化賦能耕地質量監測保護》專題報告。
托普云農技術負責人作主題報告
現場參觀,綠色農田建設成效凸顯
會議期間,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由托普云農技術支持的善璉鎮皇墳村綠色農田、浙江省“浙農田”、“浙農優品”等數字化應用場景。
與會領導、專家一行實地考察皇墳村綠色農田,托普云農董事長陳渝陽陪同并作介紹
皇墳村綠色農田圍繞建設標準、生產效率、科技含量、智能程度、質量效益“五高”集成的總體目標,通過田間應用智能農情監測系統、智能灌溉系統、無人整地裝備、植保無人機等新裝備、新技術,全面感知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狀況,并在現代化農業數字中心展開多維數據分析,打造農業種植標準化方案和專家知識庫,實現蟲情監測與綠色防控、農田灌溉與排水、智能農機與無人機飛防、品種選育與質量安全追溯的科學化,耕地利用效率和糧食生產效益不斷提高,逐漸形成了可普及推廣的綠色農田增收新模式。
與會領導、專家一行參觀皇墳村現代化農業數字中心
在浙江,圍繞農田政府管理和服務主體重要需求,托普云農全資子公司——浙江森特還支撐建設了“浙農田”數字化應用場景,以糧食生產功能區“非糧化”整治子場景為突破口,打造糧功區管護、農田建設管理、耕地質量管理、農田服務等應用。自上線以來,累計服務26萬次,完成高標農田上圖入庫1878.53畝,糧功區整治優化225.7萬畝,為保障全省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。
托普云農全資子公司——浙江森特技術支撐的“浙農田”數字化應用場景
科技賦能,夯實“耕”基筑牢糧倉
糧安天下,地為根基。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守住“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”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底線,前提是保證耕地數量穩定,重點是實現耕地質量提升。新時代新征程上,托普云農堅持科技賦能,激發耕地質量保護工作創新動力。
一方面,積極參與《耕地質量信息分類與編碼》、《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布設規范》等相關行業標準修訂、報批與發布工作,為規范開展耕地質量監測保護工作提供技術依據。另一方面,與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開展全面戰略合作,依托各自優勢,圍繞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發展方向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管理試點示范、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數字化相關科研課題等展開深入研究。
托普云農與耕保中心開展全面戰略合作
耕地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,為了切實保障和提升耕地質量,托普云農充分挖掘數字技術利用潛力,通過在各省市布設耕地質量綜合監測點,構建集耕地質量信息采集存儲、監測預警、分析評價、服務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省、市、縣三級貫通的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,實現耕保工作的信息化、智能化。通過建設適宜耕作、旱澇保收、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,實現耕地質量和利用效率提高。通過研發土壤三普專用工具、土壤理化性狀分析儀器,打造從勘察、規劃到設計、施工的全棧式智能土壤樣品庫,配合土壤檢測調查工作開展,助力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安全。
托普云農打造的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
土壤三普專用科學儀器
當前,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沒有變,耕地“非糧化”、“非農化”問題依然突出,耕地保護任務仍然艱巨。托普云農始終秉持“用科技改變傳統農業,用服務締造美好生活”的使命,努力構建智能、高效、規范、協同的立體化耕地質量監測保護格局,力求全面精準高效做好數字耕保工作,為耕地質量信息化建設和國家農業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。